2013级《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13-11-07 来源:
字体: 〖打印本稿〗〖关闭〗
2013级《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0620012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三年高职各专业        课程所属系部:社科部
学时: 80                       编写执笔人:王艳霞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课程作用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1.2课程设计思路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特点,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从“事实”入手,讲解“形势”,从“形势”过渡到“政策”,通过“政策”了解“结果”。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讲解国内政策形势,以考查参观各类成就展来培养学生对于形势政策的感性认识,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每学期从国内、国际两大板块中确定4-5个专题作为理论教学内容。
2 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2.1 知识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2.2素质目标
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2.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教学内容:
1、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
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2、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与基本国策
帮助学生认清当前所处时代的特点,全面地掌握形势发展的规律、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趋势。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使学生料了解我国当前的大政、方针、政策,能够正确理解我国制定方针政策的原因、立足点、和意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信心。
3、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
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使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明确责任和义务,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国内时事热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及时地、针对性努力回答学生思想认识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的重大时事及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
5、国外时事热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外的重大时事及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
3.2具体的课时安排如下表
课程内容与要求
学习单元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与说明
学时
1、形势与政策的有关理论
 
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理解政策的途径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深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本单元内容采用课堂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具体成就、事例说明问题。以环境问题为例讲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观看党的十八大会议实况,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
理论授课2学时;自学10学时,实践教学4课时
2、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与基本国策
 
帮助学生认清当前所处时代的特点,全面地掌握形势发展的规律、政策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总任务
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形势
关于经济“稳增长”的四个问题
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理论讲授,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
每组6-8人,每小组分配任务,组内讨论,班内交流.课前提出问题: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的概况,深刻领悟“三农”政策。关于两岸问题,课前让同学们查找两岸问题的资料,讨论两岸问题的实质,我国对台湾政策的演变。
理论授课2学时;自学10学时,实践教学4课时。
3、国际形势与我国对外政策
 
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的对外政策,使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明确责任和义务,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欧债危机演变与中国的对策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启示
我国外交新动向,准确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布局
世界经济走势及影响
 
理论讲授为主,同时播放视频资料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观看《新中国外交》视频,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观看钓鱼岛问题的相关视频,理解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发展、演变。
理论授课2学时;自学10学时,实践教学4课时
4、国内时事热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的重大时事及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
 
关于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工作亮点
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
关于文化大国与文化强国
大学生就业、住房医疗、生态环境等
互动式教学,学生提出当前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分析解答。大学生就业、住房问题及收入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进行互动式教学。
理论授课2学时;自学10学时,实践教学4课时
5、国外时事热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外的重大时事及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
 
了解地区热点动态、把握地区形势演变的脉络
例如:叙利亚危机
朝核问题
南海、钓鱼岛问题
 
互动式教学,着重分析讲解地区热点问题具有的综合性、突发性和扩散性特点。近年来,地区热点冲突不断,从叙利亚、埃及等问题入手把握地区热点问题演变的脉络。结合南海、钓鱼岛问题讲述我国核心利益。
理论授课2学时;自学10学时,实践教学4课时
 
4.课程实施说明
4.1课程教学组织实施
本门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
(1)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视频、案例等材料说明
(2)分组讨论教学,以每组能力均衡为原则将教学班级进行分组,每组6-8人。每组负责教学内容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说明。
(3)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列举案例,借助案例说明问题。
(4)学生自学  学生按照学案导学的内容进行自学(学案导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自学提纲)
4.2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采用理论讲授教、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4.3教学师资
《形势与政策》课是我院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要求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有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做出快速的形势判断的能力。我院《形势与政策》教师是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同时校党委书记长期担任教学工作,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敬业精神强、作风正的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增强授课教师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做好突发事件、敏感时期的形势政策宣讲,消除不良或有害信息在学生中的影响。
4.4实践教学条件
1.“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
   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的社科部与我校党委宣传部、校学工处、校团委、各院系的党总支密切配合,通过学校各种学生社团活动,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渗透到这些活动当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
2.学校教育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利用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通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与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基层直接交往、亲密接触,从不同角度了解到社会比较真实的一面,把握真正的国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实践我党的理论方针及政策。这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5.相关说明
5.1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因时而异。教学参考资料如下:
(一)《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VCD,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时事报告杂志社。
(二)教育部春、秋两季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三)中共中央重要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
(四)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不定期下发的形势教育图文、音像资料。
5.2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考评将重点放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评,结合课堂表现、活动表现等综合观察。具体措施如下:
1、考核形式:本门课程实行学期考核制每学期考核一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办法采用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考核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正确分析理解时事动态的能力。
2、成绩评定: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总成绩分为平时考评和结课考评两项,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考核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及要求决定。学生平时成绩为20分(含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课堂小组合作10分(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组织汇报等);学生社会实践成绩为20分(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表现、作业、成果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结课考核采用写作论文或调研报告,成绩为50分。
注:(1)结课考核:每学期学生在所讲授的专题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一项完成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或调研报告。
(2)社会实践成绩: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学生都必修根据活动情况上交两篇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演讲稿等),主讲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态度给出成绩。
5.3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评价和督导为考核点,权值各占50﹪。考核要点如下表。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估(学生用表)

教师:             课程:                系别          专业       班级
项目
评价标准
最高分值
评估分值
教学态度
1.教学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思想和学业的提高;
12
 
2.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重视教学反馈,注意总结改进教学工作;
8
 
教学内容
3.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讲解清楚;
12
 
4.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同学生以及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12
 
5.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6
 
教学方法
6.讲授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12
 
7.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与学生互动性好。
9
 
8.语言清晰;
9
 
教学效果
9.认真学习后对本课的要求基本掌握,并能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2
 
10.从教学过程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热情和纪律来估价效果。
8
 
总分
 
 
评语
优点:
缺点:
 
 

 
说明:评估请在各指标评估分值栏内填上适当的分数,然后将各指标的分值累加而得总分。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督导用表)

课程名称:                   系别: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填写日期:                 日 总得分        
结构指标
单项指标
最高分值
评判分值
教学态度
15﹪)
1.认真备课,教材熟悉;
4
 
2.按时上下课;
1
 
3.授课认真;
5
 
4.教书育人;
5
 
教学内容
40﹪)
1.内容丰富充实,组织合理,逻辑性强。既不照本宣科也不脱离教材,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2
 
2.概念准确,分析透彻;
8
 
3.重点突出,讲清难点,阐明疑点,举例恰当;
12
 
4.吸收科研或教研新成果;
8
 
教学方法
30﹪)
1.方法得当,有启发性,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10
 
2.讲授熟练,调理清晰;
8
 
3.教学时间利用充分,分配合理;
4
 
4.普通话标准,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4
 
5.多媒体教学,实际操作准确规范;
4
 
教学效果
15﹪)
1.课堂秩序好,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以调动;
8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7
 
评语
优点:
 
不足或建议:
 
 
 

说明:评估请在各指标评估分值栏内填上适当的分数,然后将各指标的分值累加而得总分。5.3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加强整个课程内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如PPT演示文档、演示录像、图片、典型案例库等,作为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收集和链接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组织网络论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及同学互动的学生氛围,拓展学习活动的空间。
(3)开展学生学习自我评价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以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对自身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4)加强与学校各社团的联系,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