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单元
|
专题
|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
|
学习内容
|
教学建议
与说明
|
学时
|
1、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
专题一 我的大学我做主(如何上大学)
|
让学生了解大学,了解自己所处的崭新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让学生懂得只有“适应”才能“转变”才能“发展”的道理,并认真规划大学生活。
|
1、什么是大学?
2 、为什么上大学?
3、怎样上大学?
重点: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
进行课堂理论讲授。
要求每位学生课后做一份“大学生活规划” 书,并提交书面作业。
|
2
|
专题二 感恩
|
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体验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学会运用适当的感恩方法,回报他人、社会和大自然给与的恩情。
|
1、 什么是感恩?
2、 为什么要感恩?
3、 怎样感恩?
4、 重点:如何感恩?
感恩父母。
|
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屏、图片等较为直观的形式,并穿插故事、案例,以增加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课后,要求学生以给父母的一封信的形式来感恩父母的爱。
|
2
|
|
专题三 提高心理素质 培养健全人格
|
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会适当的调节自身心理问题的方法。
|
1、什么是心理健康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
4、如何使自己拥有健康的心理
重点:心理健康的基本涵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
进行课堂理论讲授。注意运用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案例,贴近学生实际,提醒学生时时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发挥自身潜能。
|
2
|
|
专题四 提高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学习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礼仪,使同学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1、 什么是和谐的人际
关系和人际交往?
2、 为什么要建立和
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3、大学生和谐人际关
系的构建
4、重点:大学生和谐人
际关系的构建。
|
进行课堂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像:《宿舍你、我、他》,由宿舍同学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入“人际交往”的主题。
|
2
|
|
2、思想政治与人生价值观教育
|
专题五 理想与成功
专题六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使学生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尽快完成对大学生活的过渡。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并在伟大的实践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化理想为现实。
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正确的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
1、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
2、为什么要确立理想信念?(理想与成功的关系)
3、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重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以及
1、 1、人是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为什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怎样创造人生价值
4、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演变和培养
针对目前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漠和生命教育的缺失,重点讲解生命赋予人生的意义,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生命只是一次单程的旅行。重视生命,寻找人生的坐标,在探索中成长。
|
1、 进行课堂理
论讲授。播放视频《袁隆平》、《徐本禹》。
2、 引发学生思
考:徐本禹给我什么启示?理想能(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进行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案例教学法。1、播放《2009年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的录像,使学生思考并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体现。2、运用《张华勇救老农》、《范跑跑事件》等案例,分析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
|
2
2
|
专题七爱情与人生
|
能够科学认识爱情的本质,把握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作用,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发扬美德、能按照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做到自觉遵守法律,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我和他人的相关权利。
|
1、什么是爱情?
2、怎样看待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3、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重点:大学生恋爱观、恋爱中的困惑等内容。让大学生了解恋爱既是幸福的,又是需要负担责任的。
|
进行课堂理论讲授。讲授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交相使用。
|
2
|
|
3、道德修养教育
|
专题八 道德与大学生行为规范
|
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强化日常行为养成,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
|
1、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3、加强道德修养 提高道德境界
重点:介绍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途径、方法,以解决道德水平不高的难题。
|
1、以生活中有关道德方面的小故事介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捐肾救母——田世国》、感动中国人物之二:《赴贵州支教——徐本禹》,启发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让我们感动?原因在于是“道德的力量”感染着我们,引入教学。
2、在讲解中介绍案例《让座,你做到了吗?》,介绍英国、新加坡、韩国、德国、法国等让座的不同风俗,从中看到人类道德的共性和不同国家、民族的个性特征。3、最后播放录像《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道德的力量》,选取15分钟播放。
|
2
|
|
专题九 道德与职业道德
|
1、理解职业道德的概念、特征;2、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作用3、学会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
1、职业道德及特征
2、职业道德的规范
3、职业道德的价值是什么?
4、职业道德养成
重点:职业道德养成。慎独是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慎独,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修养功夫深浅和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
进行课堂理论讲授。1、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先进人物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2、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充分认识职业道德的价值,并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
2
|
4、法律修
养教育
|
专题十 树立法治观念 加强法律修养
|
树立法治观念 加强法律修养;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
1、法的特征与本质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提高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4、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重点: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
1、采用多媒体教学
2、播放录像《《母子为何双双自杀?》,提出问题并思考:具备文化素养是否等于具备了基本的法律意识导入课程。3、老师提供一些案例供学生思考,研讨。看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欠债还钱。我们一般的理解是社会普遍的道德原则,但从法律上理解,要考虑到“诉讼时效”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要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
2
|
|
专题十一我们身边的法律
|
通过学习民法的概念和民事法律关系、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和民事行为,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学习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使学生正确认识并行使民事权利,依法自觉履行民事义务;
|
1、民法的基本原则问题
2、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3、简介物权法、继承法等
重点:1、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和延长 2、民事权利3、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责任
|
以案说法:1、在教学过程中,每讲一方面的法学理论,就配合简短的案例或者问题加以说明并要求学生一起回答,让学生与教师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层层深入,较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
3、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点问题,适当穿插视频案例,使课堂教学更加动。
4、
|
2
|
专题十二 我是法官
|
1.了解庭审过程,加强法律人意识;
2.进一步深刻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实践中的法律纠纷,并把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学习的升华。
3.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法律人必需的语言技能和思考能力。
|
模拟法庭:1、法律文书制作训练(庭前准备训练)。
2、阅卷训练。
3、观摩庭审录像。
4、开庭训练。
|
1、模拟法庭案例的选用,模拟法庭角色的分配,模拟法庭庭审材料的准备、彩排和演出等均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教师给予指导。
2、 模拟法庭庭审
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当就本次模拟法庭庭审过程和庭审表现进行全方位点评。
|
2
|
|
教学单元
|
实践教学项目
|
实践目的
|
建议与说明
|
学时
|
1、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
实践项目一 制定大学生活规划
|
通过制定大学生活规划,旨在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三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
|
1.根据任课教师的布置和要求,每位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出切合自己实际的、有操作性的“我的大学生活规划”。 每位同学在一个月之内提交一份“我的大学生活规划”。(不少于800字)
|
2
|
实践项目二 社会调查“父母供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什么
|
通过社会调查、家调查等形式,使学生深刻了解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反思自身的所为;加深学生们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做好适应大学生活的准备。
|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调查方案和计划;每位同学提交一份1500字的调查报告(书面、电子)。
|
4
|
|
实践项目三
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交往能力的问卷调查
|
1、通过本活动,旨在了解大学生能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状况,提出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2、通过本活动,了解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对问卷进行分析整理,写出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老师。
|
2
|
|
2、思想政治
与人生价值
观教育
|
实践项目四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参观乌兰夫纪念馆和博物院
|
1、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旨在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 为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和热爱家乡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 进而更加热爱 伟大的祖国,同时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乡情、国情,增进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
要求:1、以班级为单位自行组织参观,每位同学写一篇参观心得(不少于1000字)。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的家乡美”征文活动,并评选出10篇优秀文章报社科部。3、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家乡之最”,由各小组组长课代表和学习委员整理后交社科部。(建议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人文、地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提倡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家乡之最”。)
|
2
|
3、道德修养教育
|
实践项目五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
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做将诚信作为自身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
1、指导学生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内容、制作调查问卷。2、将学生分成 若干小组,5-6人一组,并指定负责人。3、各组自行准备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4、全班对调查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诚信现状,并提出建议,并形成书面材料交社科部。
|
2
|
实践项目六
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活动
|
旨在让学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培养踏实、吃苦、敬业的品格。
|
任课教师对学生提出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形式可以有校园义务劳动、社区服务、街头宣传等。
2.可以以个人或者以5-6名同学为一组(确定一名组长),讨论决定本组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服务内容,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3.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提交一张活动照片、一篇心得体会或感想(1000字)。
|
4
|
教学单元
|
自主学习项目
|
学习目的
|
建议与说明
|
学时
|
1、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
项目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
|
了解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安全防护能力。
|
由学习委员和其他班干部负责观看录像、课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现实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出预防措施。
|
2
|
2、思想政治
与人生价值
观教育
|
项目二
大学生爱情观教育
要求:由学习委员和其他班干部负责观看录像《爱情花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大学生恋爱中的困惑和解决的措施。
|
能够科学认识爱情的本质,把握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和作用,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
要求:由学习委员和其他班干部负责观看录像《爱情花开》、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大学生恋爱中的困惑和解决的措施。
|
2
|
3、道德修养教育
|
项目三
道德教育
|
进一步加强学习,以道德模范的力量激励同学们,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
|
以班级为单位,学习委员、课代表和各小组组长负责组织观看《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道德的力量》全部内容要求每位同学并写出心得体会不少于1000字。
|
2
|
4、法律修
养教育
|
项目四学习公共
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宪法、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
|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修养。
|
书面作业:1、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关系;2、每人收集5个法律方面的案例,以班级为单位真理后交老师。
|
2
|
教师: 课程: 系别 专业 班级
|
|||
项目
|
评价标准
|
最高分值
|
评估分值
|
教学态度
|
1.教学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思想和学业的提高;
|
12
|
|
2.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重视教学反馈,注意总结改进教学工作;
|
8
|
|
|
教学内容
|
3.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讲解清楚;
|
12
|
|
4.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同学生以及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
|
12
|
|
|
5.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
6
|
|
|
教学方法
|
6.讲授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
12
|
|
7.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气氛活跃与学生互动性好。
|
9
|
|
|
8.语言清晰;
|
9
|
|
|
教学效果
|
9.认真学习后对本课的要求基本掌握,并能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12
|
|
10.从教学过程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热情和纪律来估价效果。
|
8
|
|
|
总分
|
|
|
|
评语
|
优点:
缺点:
|
|
|
课程名称: 系别: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总得分
|
|||
结构指标
|
单项指标
|
最高分值
|
评判分值
|
教学态度
(15﹪)
|
1.认真备课,教材熟悉;
|
4
|
|
2.按时上下课;
|
1
|
|
|
3.授课认真;
|
5
|
|
|
4.教书育人;
|
5
|
|
|
教学内容
(40﹪)
|
1.内容丰富充实,组织合理,逻辑性强。既不照本宣科也不脱离教材,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
12
|
|
2.概念准确,分析透彻;
|
8
|
|
|
3.重点突出,讲清难点,阐明疑点,举例恰当;
|
12
|
|
|
4.吸收科研或教研新成果;
|
8
|
|
|
教学方法
(30﹪)
|
1.方法得当,有启发性,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
10
|
|
2.讲授熟练,调理清晰;
|
8
|
|
|
3.教学时间利用充分,分配合理;
|
4
|
|
|
4.普通话标准,语言简练,形象生动;
|
4
|
|
|
5.多媒体教学,实际操作准确规范;
|
4
|
|
|
教学效果
(15﹪)
|
1.课堂秩序好,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以调动;
|
8
|
|
2.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
7
|
|
|
评语
|
优点:
不足或建议:
|
|
|